首页

【四川教育网】jxf吉祥官网总站思政课实施“2+1”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17-03-17 作者:甘玉锋 点击:

       为了贯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新计划》、《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文件精神,落实学校培养“三心四能五复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jxf吉祥官网总站马克思主义、政法学院在借鉴其他院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基础上,结合我校思政课教学实际,提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程中开展“2+1”教学改革,现已于2016年在思政课中全面实施“2+1”教学。

    “2+1”教学方式是在学分、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把过去3学时/周的理论课,调整为2学时/周的理论课和1学时/周实践课,实践课学时由学生按要求在第二课堂完成,课酬等同于理论课学时课酬。为保障实践课不流于形式,全院全程负责管理,做到实践课有计划、有过程、有验收,实践成绩并在期末学生成绩登记表中体现。“2+1”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起来,调动了学生课堂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因材施教凸显学生主体意识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实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了,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它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心去挖掘、去探索。”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上,常青同学慷慨激昂的陈述自己阅读经典书籍《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在场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传统的思政课堂都是“填鸭式”教学,学生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老师站在讲台上也是唱独角戏。“2+1”教学则改变了现状,重在激发和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课堂之中,增强“存在感”。

       在以往的课堂中,诺大的教室里前几排都会空出,学生自觉往后坐,空旷的教室里稀疏的坐上十几个学生且都自娱自乐。如何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抵触心理,提高课堂积极性,成为任课教师面临的共同难题。“2+1”模式推出后,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寓教于乐,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学习氛围呈现出新气象。“在我的课堂上,一般会让学生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所学知识中拟定一个主题,进行实践活动,如品读经典、红色文化赏析、公益活动等。每个环节都会有个主题,学生可以集体参与其中,集体创作出作品。作品的形式很丰富,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自行选择,也算是因材施教吧!”专任教师朱德莉说道。

       为创新教学,思政课教师群策群力,各门课程都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将理论与实践贯彻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上,开展品读经典活动,《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书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对革命导师深邃睿智有了新的认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上,带领学生参观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参观张爱萍将军故居,用感官触摸历史,用真情体味革命情怀,使他们那段波澜壮阔的斗争史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上,开展“送温暖,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活动,将书本宣扬的仁爱礼仪知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开展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参与性大大提高,思政课不在“高冷”,一改之前门庭冷落的局面,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学校党代会上,校长王成端多次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为此,马克思主义、政法学院积极探索新的思政课考核评价方法,在兼顾思政课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真正做到教有所得,学有所用。

       学院采取了课堂实践课考核和专业理论知识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而言,对于书本理论知识这块,继续沿用以往考试办法,以闭卷考试形式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课的考查,则以实践报告的形式来反应。在实践课教学当中,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将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各小组,根据小组成员情况,任课教师为各小组设计实施方案,规定必选项目,小组成员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各小组成员在实践中不但要写出具有文字依托的书面报告,如读后感、调研报告、小论文等,还要参加具体的实践活动,如参加雷锋活动,做车站志愿者,去敬老院、福利院做义工等志愿服务活动。每到教学中期,一些完成社会实践的同学,要将自己的实践经历以及心得体会做成PPT向全班同学展示,达到交流共享的目的。教师则根据各小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情况,经过评比,为各小组成员打分,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实践课考查。

     “在这些实践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够亲身体验到助人为乐、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提升了个人品质,更好的实现了个人的精神文明建设。此外,通过这些实践,也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比如,有些同学在实践中就采用DV摄影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将触手可及的场景,和生活中的点滴记录在案,成为珍贵的影像资料。”刘世仁老师介绍说道。在他看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2+1”教学中的“1”还将是大有可为的。

       经过改革后的考试办法规定,理论课成绩占50%,实践课占30%,平时成绩占20%。如此一来,理论课成绩占据的比例降低,实践课成绩提高,考试压力也降低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老师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

不断突破、稳步前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2+1”教学既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也是育人理念的新突破。思政学科的开设,承载着价值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使命,培养着学生向上、向善人生底色的名片。如今许多大学的思政课却仿佛成了洗脑课,课堂沉闷、枯燥,理论空洞,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共识,网上编造的对思政课恶意攻击的段子也不绝于耳。针对现状,全国许多高校都对思政课进行改革,作出有益的探索。如浙江大学推出“师生沙龙”,福州大学推出“舞台课堂”师生交流模式,还有南京师范大学采取“网络授课、课堂互动”的O2O时髦上课手段等。我校乘势而动紧跟时代步伐,推出“2+1”教学,为思政课改革作出了新的尝试。

       改革的路程是艰难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1”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即收获了喜悦,也见证了艰辛。每一次前进都凝聚了全体师生的心血。“2+1”教学酝酿之初,经历了全体教师的反复论证,方案几易其稿,经过充分调研,最终获得师生认同。“2+1”教学的顺利实施,改变了传统的一味说教,灵活的实践教学形式拓宽了学生的思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顺应了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切实提高了思政课的实效性、针对性,弥补了思政课传统教学的不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引导了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国情国史,锻炼实践能力,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