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组织全院师生投票评选“影响达州十大事件”和“感动达州十大人物”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9-12-14 点击: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学生党支部:

    根据上级有关通知精神,达州市目前正在举行“影响达州十大事件”和“感动达州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候选事件(人物)各20件(名)。“达县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jxf吉祥官网总站”被确定为“影响达州十大事件”的候选事件之一,评选活动将于18日结束。请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组织全院师生员工踊跃投票(最好进入达州传媒网“双十”评选专题进行网上投票),纸质投票请复印《达州晚报》12月11日第六版推选票进行投票,并于18日上午前将票汇总报党委宣传部,力争使我院“升本”成为“影响达州十大事件之一”。这对于宣传学院、推动学院发展将有积极意义。

附“影响达州十大事件”候选事件和“感动达州十大人物”候选人简介

 

“影响达州十大事件”候选事件简介

(以时间先后为序)

事件(1)

1999年,撤销原达川地区,设立地级达州市

1999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达川地区和达川市,设立地级达州市和县级通川区。达州市辖通川区、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代管省辖的县级市万源市。

事件(2)

1999年,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发掘

1999年9月,宣汉县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大量出土文物。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曾被列入1999年四川省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又经过2003年、2007年两次发掘后名声大振,它与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商业街古蜀大型船棺独木棺葬遗址一道,被称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罗家坝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具有显著的巴人文化和土著文化特征,填补了巴文化研究空白,达州因此被确定为四川巴文化的中心,“巴人故里”由此而生。

事件(3)

1997年和2004年,达成、达万铁路相继建成通车

1997年12月25日达成铁路建成通车,它东起襄渝铁路三汇站,西接成渝铁路龙潭寺站,是我国第一条公司化运作的铁路,也是横贯川东地区的交通大动脉。2004年11月1日达万铁路正式开行旅客列车,它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的高山丘陵地带,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多变,工程十分艰巨。铁路沿线交通不便,多为贫困和不发达地区。达成、达万铁路的建成通车,对于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事件(4)

2001年,西外新区开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2001年1月1日,西外新区开发建设工程正式动工。2005年9月30日,中共达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一批市级单位迁入通川区西外镇新市政中心办公。新市政中心的投入使用,进一步促进了西外新区的开发建设。

事件(5)

2001年,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被中宣部批准为全国爱教基地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保卫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伟大胜利而修建的专题性陈列馆。2001年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初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事件(6)

2004年,达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07年,达陕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2004年6月20日,达渝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达渝高速公路是国道210线的一段,是我国西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国家干线公路,也是我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对改善四川东部及川陕鄂渝三省一市相邻区域的运输网功能和投资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带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年12月25日,达陕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达陕高速公路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的主干线之一,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3个进出川大通道之一,也是达州乃至川东北地区人民出省的主要通道。达渝、达陕高速公路进一步巩固了达州在川东北的交通枢纽地位,促进了达州快速发展。

事件(7)

2004年和2005年,抗洪救灾取得伟大胜利

2004年9月3日和2005年7月8日,达州市发生了百年罕见的两次特大洪灾。英勇的达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历了一次次考验和挑战,战胜了一个个险阻和艰难,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英雄赞歌,造就了“万众一心、顽强拼搏、自立自强、不胜不休”的伟大抗洪精神。为了永远铭记那些与洪魔作殊死搏斗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市委、市政府2007年在州河之畔的塔沱广场建造了《战洪图》雕塑,让世人永久缅怀和纪念。从此,“抗洪精神”与“红军精神”一起成为鼓舞达州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事件(8)

2004年,以“三村建设”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从2004年开始,我市强力实施以“三村建设”(班子队伍带村、人才科技兴村、民主法治管村)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村建设注重用科技推动发展、用民主凝聚人心、用法治维护维定,强调把党建富民惠民的理念转化为破解难题的方法、推动发展的载体、群众满意的效果。目前,已建成市、县级“三村建设”示范村460个,带动全市“三村建设”整体推进。“三村建设”被作为建国以来推进科学发展十大方略之一,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中央组织部向全国推介,受到全国16个省区借鉴推广。

事件(9)

2005年,落实国家税费改革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

按照中央惠农政策,经过三年过渡期,2005年,我市全面取消农业税。此项政策惠及全市510万农民,与2004年相比,减少农业税1亿元,全面取消农业税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农民更加珍惜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事件(10)

200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

200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市开始试点。目前,全市5县1市1区全部开展, 2009年,覆盖农民513万余人,参合率达96.23%,名列全省前茅。截止10月30日,全市已有1430903人享受到了新农合住院和门诊补偿,占我市农业人口的近30%。有力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事件(11)

2006年,我市发现特大天然气田,达州成为“川气东

送”工程起点和主力气田

2006年4月3日,中石化宣布在我市发现特大天然气田。据探测,我市天然气资源量达3.8万亿立方米,探明可采储量达6000亿立方米以上,其中宣汉普光气田已探明可开采储量达3560亿立方米,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海相整装气田。2007年8月31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川气东送工程正式开工,达州被国家规划为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和主力气田,是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和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同时,也为我市天然气能源化工及硫磷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事件(12)

2006年,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动工兴建,拉开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大幕

加快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是促使我市跨越式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希望和出路所在。我市明确提出全力打造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目标,并规划30平方公里的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并于2006年正式动工兴建,并由此拉开了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大幕。五年多来,先后投入20多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首期10平方公里的产业区已具雏形。现已入驻贵州瓮福、川投集团、香港玖源、汇鑫能源等10余家大企业,投资总额超过160亿元。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现已成为四川省重点扶持发展的特色工业园区,是四川省规划的川东北经济发展区的璀璨明珠。

事件(13)

2006年,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及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在达州成功举办

2006年8月11日,四川省第十届体育运动会在达州市体育中心隆重开幕,8月18日闭幕,我市体育健儿在十运会上取得了金牌数全省第二名;2006年8月25日,四川省第六届残疾人体育运动会在达州市体育中心隆重开幕,8月30日闭幕,达州市代表队获得第一名。省十运会的成功成功举办,给达州带来了无限机遇,提升了达州形象,留下的一流场馆、设施对于我市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起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事件(14)

2006年,河市机场第三次扩建复航

2006年1月13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西南分公司一架从成都起飞的波音737-600型客机,成功降落在四川省达州市的河市机场。这标志着停航扩建达5年之久的河市机场正式复航。1990年和1992年河市机场先后两次进行扩建。2000年再次停航,进行第三次扩建。2006年,扩建后的达州河市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并开通达州至北京、广州、成都的往返航班。

事件(15)

2006年,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jxf吉祥官网总站

2006年2月7日,国家教育部批准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jxf吉祥官网总站。达州从此有了第一所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06年,1976年改为达县师范学院,1993年更名为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分南坝和莲湖两个校区。

事件(16)

2006年,“元九登高节”被确定为“市节”

2006年6月20日,达州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确定“元九登高”为“市节”,从2007年开始,每年正月初九为“元九登高节”。“年年登高,人人进步”被确定为节日主题,《人往高处走》被确定为节日主题歌。

事件(17)

2008年,市委二届十次全会提出“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建设目标

2008年1月4日,中共达州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召开,全会提出:努力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实现在秦巴地区经济率先崛起、文化领先发展,努力把达州建成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一枢纽”,就是秦巴地区交通枢纽;“两中心”,就是建设秦巴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三基地”,就是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秦巴地区冶金建材基地、川东北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事件(18)

2008年,我市城乡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

在2000年我市完成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历史任务的基础上,2006年春季开始,我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8年秋季开始,我市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仅2008年全市为178.28万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为176.1万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为22.84万人次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8695万元),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切实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事件(19)

2009年,广播电视20户以上自然村全覆盖

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从1997年启动后,采用卫星地面接收、发展有线电视用户和直播卫星覆盖等方式,先后实现了全市行政村村村通、5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2009年,已完成12418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建设点,已建“村村通”解决了约90万人口、约为25万农户看电视问题。

事件(20)

2009年,“村村通电话”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2005年9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全市“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10月,第一台基站——大竹县拱桥坝基站建立。2009年9月9日,万源金银坎基站完成建设,它标志着“村村通电话”工程实现了达州市100%的行政村全覆盖。四年来,该工程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在宣汉、万源等七个县(市、区)新建基站400余个,有效解决了近1000个“三个通”行政村的通信问题,惠及农民500多万人。

 

 

“感动达州十大人物”候选人物简介

(以姓氏笔划为序)

人物(1)

王方亮:人民的好公仆,宝石桥水库扩建工程指挥长,8个春夏秋冬,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宝石桥水库扩建工程建设中,积劳成疾,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尽头。2000年省委决定号召全省共产党员向其学习。

人物(2)

王春霖:全国劳动模范,在外地打工十多年,回到家乡从事苗木种植业发展,创建了“四川省渠县川东苗农”苗圃。多年来,他带动共7个基地3000余农户12000余人走上了致富之路,成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典范。

人物(3)

向守牧:人民的好交警。2009年正月初一,在糖尿病和肺癌晚期的折磨下,向守牧依然坚守在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服务、春运安全保卫执勤第一线,因积劳成疾,倒在210国道边的中队办公室里。省公安厅为向守牧同志追记个人一等功。

人物(4)

刘兴玉:一个年过八旬的普通妇女,为了抓小偷,她的右手中指和无名指被扭伤,至今不能伸直,她抓到的小偷有数百人之多,多次受到生命威胁,但从不畏惧,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邪不压正的社会道义。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记二等功一次。

人物(5)

李  辉:身残志坚的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上获奖,是省十会运上达州健儿的代表。他曾被中国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03-2006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人物(6)

李德培:达州市“十佳慈善之星”。他在疾病缠身的情况下,省吃俭用,捡拾废品,把积攒下来的钱,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支持十运会、救灾等一些公益事业,5年来共捐款3.7万余元。

人物(7)

李焕然:高级农艺师,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大地,奉献给农民兄弟,奉献给他钟爱的农业科技事业。多年来带病在高寒山区成功培育出丰产玉米。创造了南方玉米高产纪录。

人物(8)

吴礼玉:她身残志坚,不等不靠,用钢铁般的意志撑起一个四口之家;她送子参军,还经常做鞋垫、打毛衣,寄给解放军战士;她虽历经生活磨难,却始终乐观上进。2007年被评为“感动开江十大人物”。

人物(9)

杨帮武: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即便被切除了左肾,右肾也开始积水,却依然忘我奋战在“为乡亲们修建致富路”上,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舍“肾”忘死的“铁支书”。

人物(10)

罗安友:2006年6月30日,在河水猛涨的情况下,他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两次下水,成功营救起一名智障人员,获2006年度“中国骄傲”候选人提名,全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人物(11)

周永开:离休后,几十年如一日,心系贫困山区,热心公益,多次带头捐款捐物、义务植树等,经常给农户出点子,一起种植中药材,集资修公路等,使贫困农民得到了实惠。

人物(12)

胡清贵:独自一人在高寒山区任教达30年。多年前,他在一次抢救学生中受伤突发脑溢血,导致终生残疾,但他身残志坚,深处坚持在乡村教育第一线。1997年,获“全国师德标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人物(13)

赵传东:他被誉为“巴山排爆英雄”,从事高危排爆工作长达16年,亲自排爆11次,勘查爆炸现场、指挥排爆20次,被省公安厅荣记个人一等功。

人物(14)

钟  颖:在大学上学期间,当母亲身患急性爆发性肝衰竭时,她毅然选择冒着生命危险割肝救母,她不愧为当代年轻人的典范,她的反哺之义感天动地。

人物(15)

徐景平:他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2004年12月1日,为查办一重大经济案件,因过度劳累,下乡途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后被达州市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人物(16)

曹  健:万源市养路一段一碗水道班班长,那里海拔1600多米,四周人烟稀少,自然灾害十分频繁,气候环境十分恶劣,他舍小家为大家,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人物(17)

黄继美:她是国家“幸福工程”的受益者,也是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被评为“全国十大脱贫状元”, 致富后的她帮助20个和她当年一样贫穷的姐妹走上了“少生快富”之路。2009年入选央视“辉煌60年成就展——人口篇”。

人物(18)

蒋兴科:16年来,他一直伴随在“沉睡”的植物人妻子的身旁,用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相濡以沫的爱情唤醒了妻子,他用执着的付出和担当,谱写了感天动地的爱情神话。曾被评为市“首届道德模范”,省“模范丈夫”。

人物(19)

潘世华:潘世华老人已82岁,他从73岁开始拜认干爹干娘,共拜了106位干爹干妈,在自己并不富足的情况下全力帮助他们,他用这种方式唤醒了那些“不孝子”,并逐渐使村子成了“孝顺之乡”。

人物(20)

抗震救灾民工群体: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在映秀镇医院建筑工地的30名达州农民工,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废墟抢救伤员,搬送药品、食品、衣物,他们连续奋战了72个小时,共抢救出100名幸存者。他们是灾区第一支自发的救援队伍。

 

 

 

 

 

 

 

 

 

 

 

 

 

“影响达州十大事件”和“感动达州十大人物”推选票

“影响达州十大事件”候选事件

 

“感动达州十大人物”候选人物

事件(1)

 

事件(11)

 

人物(1)

 

人物(11)

 

事件(2)

 

事件(12)

 

人物(2)

 

人物(12)

 

事件(3)

 

事件(13)

 

人物(3)

 

人物(13)

 

事件(4)

 

事件(14)

 

人物(4)

 

人物(14)

 

事件(5)

 

事件(15)

 

人物(5)

 

人物(15)

 

事件(6)

 

事件(16)

 

人物(6)

 

人物(16)

 

事件(7)

 

事件(17)

 

人物(7)

 

人物(17)

 

事件(8)

 

事件(18)

 

人物(8)

 

人物(18)

 

事件(9)

 

事件(19)

 

人物(9)

 

人物(19)

 

事件(10)

 

事件(20)

 

人物(10)

 

人物(20)

 

 

 

 

 

 

 

 

 

 

投票人姓名: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备注:1、请填上投票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以便核实;2、请认真核对番号,以免错选;3、请在您要推选的候选事件(人物)后面的方格里划“√”,各选10个(可少于10个),多选作废;4、请于12月18日上午前交到党委宣传部。

分享到: